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意是告诉大家要知回报。感受和感激别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我们的内心安宁感、提升我们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新生儿在饥饿时从妈妈那儿得到了乳汁,这对它是一种安定状况。很多1岁左右的学步儿已经培养了听妈妈唱歌或讲故事的习惯,听歌或听故事时,他们那甜甜的表情所反应的安宁已经具备了可以被叫做幸福感的色彩。这就是感恩能力进步的第一步即感受满足。
感受满足是需要以感受缺失为首要条件的。没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而目前,大家很多爸爸妈妈看不到这两种感觉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了防止儿童因某种缺失而产生焦虑体验,总是会过于卖力地超前预计儿童可能面临的缺失,然后对儿童推行超前满足。却不知:缺失经验的获得与缺失体验能力的成长对儿童的整个成长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被剥夺了缺失焦虑满足安宁经验的儿童,感受别人恩惠与感受幸福的能力成长都会遭到阻滞。
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步是进步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第三步则是进步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3-4岁的婴幼儿已经可以大致理解母亲上班,母亲辛苦的内容,也可以理解搬张椅子请母亲坐、亲亲母亲等行为。这类成长,是与感恩能力的第二步、第三步的教育和进步密切有关的。
当然,伴随个人愈加趋向人格的健全,其感恩报恩的能力水平也会愈加高。人会感激大自然的各种恩赐,并用保护自然的行为,努力去予以回报。人会感激别人可以同意我们的帮助,并回报社会以愈加努力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