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少女离家出走事件频发 怎么样应付互联网迷失现象?

   日期:2024-10-22     来源:www.qiwei244.com    浏览:486    
文章简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互联网社会,使不少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差别,迷失在茫茫网海中,甚至离家出走去追寻一些虚无缥缈的幻影。怎么样消除这种互联网迷失现象,正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少女离家出走事件频发 如何应对网络迷失现象?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互联网社会,使不少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差别,迷失在茫茫网海中,甚至离家出走去追寻一些虚无缥缈的幻影。怎么样消除这种互联网迷失现象,正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嘉兴一名14岁初中少女离家出走,到今天尚未找到;

  上海彭浦区域一所中学同小学一年级的两名少女,离家出走,到今天没找到;

  北京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沉迷网络,从开学起走失……

  近期发生的这一连串学生离家出走事件的背后,是同样的症状:互联网迷失。

  缺少温暖,女孩相约离家

  这期间,一则发布在网上的寻人启事引起大家关注:嘉兴一名14岁的初中二年级女孩婷婷从十月6日早上去上学后,就没回过家,家人十分着急,向网友寻求帮助。

  当时,婷婷只带了500多元现金,家人发现她不见后报了警,警方找了好几天,都没发现。就在家人焦急万分时,忽然传来一个消息,平湖也有一名初中一年级女孩在差不多时间出走,但目前已被接了回来。

  这名平湖女孩的家人证实:她的女儿确实和婷婷在上海见过面,婷婷自称表哥会来接她,不愿一块回来。于是她就给了婷婷600元钱,然后携带我们的女儿回来了。

  警方调查后发现,原来这两名女孩是网友,她们通过qq约定离家出走。

  通过查阅聊天记录,大伙才了解,原来这名女孩在学校不受看重,回家总是挨爸爸妈妈的骂,就常常上网,通过互联网来排解重压。在网上,她结识了一些有出走经验的网友,其中一名湖南的十八岁网友还给她提供了不少建议。

  更叫人感到惊讶的是,出走期间,婷婷居然一直和这名湖南网友维持联系,随时请教“诀窍”。婷婷先从嘉兴来到苏州,再到上海,又来到无锡,还计划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十月12日,警方获得婷婷在无锡的手机号码后,打电话过去,却关机。此后,再也没办法联系上。到了十月17日,这名女孩给她爸爸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找我,也不要担忧我”。手机号码的归属地是上海。她父亲打电话过去,被挂断后,就再也没办法联系。

  婷婷出走后,她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虚弱得要扶着墙走路。她的心里更是充满悔恨:“女儿平常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我就怪女儿不争气,总是骂她。孩子,你快点回来,父母再也不会骂你了。”


  沉迷互联网,出走竟成常事

  2007年一部名为《互联网迷失》的电影,曾引起一股收看热潮。电影中,两个女初中生秦子和贝贝,相约离家,会见网友,结果让人绑架。从此,和互联网有关的未成年人离家出走,被叫做互联网迷失。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迷失现象愈加多。今年7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金华就有一名初中二年级女孩小翁和家人闹别扭,负气离家出走,跑到昆明见网友。

  小翁的爸爸疾病缠身,妈妈长期在外做买卖,她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块。于是,她渐渐迷上互联网,认识了不少网友,对外面充满美好的想象与向往,同时也渴望脱离家人的管教。所幸小翁出走的第二天,就在列车上被找到。

  青少年触网后,为何容易迷失?“以前的青少年,对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很容易因陌生产生恐惧感。而现在的青少年,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通讯的发达,结果总是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距离,迷失于幻想之中。”专业人士讲解,青少年正好处于迈向成熟期,总是逆反心理比较重,加上学习重压过重等缘由,容易与互联网的虚拟性结合,从而产生不符实质的幻想,乃至离家出走。

  专家将青少年互联网迷失现象,归为4类型型:逃避型、报复型、向往型和盲从型。

  “从出走的青少年看,逃避型的互联网迷失占大部分。”专家剖析,这总是是由于父母不可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动辄对子女打骂、惩罚,使孩子为了逃避这种家庭环境,选择一走了之。

  相对而言,报复型的“互联网迷失”更叫人头痛。由于沉迷网游,遭到爸爸妈妈的责怪后,开化人汪某的儿子怀“恨”在心,半年内竟离家出走10余次,害得爸爸妈妈亲不能不四处探寻。

  宁波有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则因教师批评了他一句,就向网友讨教出走方法,多次以出走报复老师。更让人哭笑不能的是,每次在家人快找到他时,他就自己回到家里。

  向往型的互联网迷失,多是对网友产生好感,想去会面,又怕家人不认可,就不告而别;盲从型的互联网迷失,则是在网友鼓动下,由于好奇而一时冲动出走。

  迷途劝返,需要转变理念

  在平湖,曾有一名中学生小王,因爸爸工作非常忙,加上脾气暴躁,常常打骂他,于是小王沉迷互联网后,多次离家出走。

  发生小孩离家出走事件后,小王的奶奶承担起照看的任务,天天接送照顾。小王的爸爸,也开始检讨我们的教育方法,努力抑制暴躁性格,耐心加大与儿子的交流。就如此,小王与家人的关系愈加和睦,再也没出走。

  “离家出走,事实上是孩子对学校、父母教育方法不满的一种反抗。”不少教育界人士觉得,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日渐成熟,父母应该充分借助我们的社会经验,加大正确的教育引导,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此才能防止孩子通过互联网探寻慰藉,乃至迷失在虚拟世界之中。

  温州某学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小陈,是一个老师眼中的“怪孩子”。在别的同学忙于学习时,他却天天偷偷上网,找驴友交流,一心只想成为一名旅游家。终于有一天,他悄悄离家出走,吃尽苦头后回家。他的爸爸妈妈知道孩子的想法后,没一味责骂,而是引导孩子通过我们的遭遇,正确认识虚拟与现实的距离,使孩子了解要做旅游家,得先读好书。从此,这个学生开始沉下心来专注于学业。

  自称“中国狼爸”的父母萧百佑,曾写了一本《所以,北大兄妹》的书,介绍他把孩子培培养为北大学生的经验。

  “离家出走的孩子,离家是什么原因绝不是传统教育背景下的严苛、责罚,而是爸爸妈妈没为家庭调出爱和善的底色……没目的、没办法、没分寸的责罚,不是教育而是发泄。那出走的何止是孩子,破碎的何止是梦想。” 萧百佑觉得,父母、学校只有真的转变教育理念,互联网迷失现象才会消失。

  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互联网正在影响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父母可以考虑同孩子打造一种更为亲密交流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以舍弃权威和责任为代价。爸爸妈妈应当在大事上有所坚持和引导,同时最好和孩子打造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甚至是知心朋友的关系,能与子女展开对话或维持心灵上的交流。另外,还要教育尚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不要碰到一些挫折、障碍,就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选择逃避现实。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